一封来自纽约大学电影学硕士师姐的回信
发布日期:2025-01-03 17:52 点击次数:65
亲爱的稚晗: 最近怎么样? 不好意思这么晚才回复你。再有一个月我就要从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电影研究专业毕业了,目前在我的生活里,论文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作业犹如洪水猛兽不断袭来;我如唐明皇思念逝去的贵妃一样,对所有的论文和作业深感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。加上在制片公司的实习工作,和刚刚结束的纽约中国电影节的志愿服务,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才好。传说中出国学艺术是一件既浪漫又享受的事情,比如在康桥念念诗,在德国南部转转新天鹅堡,在纽约中央公园坐坐马车,在巴黎的午后喝喝咖啡......可是事实证明,刻板印象和现实情况永远天差地远,出国来学艺术更像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持续修炼。 上一次你突然来信,谈起想要出国学电影的想法,一口气问到了涵盖留学咨询常见Q&A列表里的几乎所有问题,甚至在留学代理那里都找不到的问题。你问我,学电影应该去欧洲还是美国?什么大学的电影专业比较好?申请有什么条件?是不是一定要有电影作品或者相关工作经验?个人陈述应该怎么写?传播学和电影学有什么区别?娱乐管理和影视制作具体有什么区别?大牛的推荐信是不是必须?英文的要求较之其他专业会不会低一些?等等等等......我在被问得思维瞬间停摆的同时,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心聪明了,关于出国学艺术,懂得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了。 我最近加入了一个叫做“中美电影人协会”的组织,组织的成员包括在读学生,和已经毕业的学生,还有一些像你一样正在准备申请的同学。成员形形色色,但是大家的专业或者目标专业都是电影以及相关领域。你的这些问题在这个组织的QQ群里几乎每天都在被人不厌其烦地重复着。但是,在我回答这些问题之前,我要先问你一个问题。这个问题乍听上去可能会无聊和不切实际到了极点。可是请你忍住笑,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:你的理想是什么? 如果你问我从留学经验中汲取到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,我应该说,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——从开始申请到即 将毕业——我终于弄明白了我的理想。这个理想跟从小学到 高中作文题目里面的那个不太相同,它与你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可能也没有必然关系;这个理想,是那件遥想起来像在做梦、却能够让你为之连续工作十数小时而仍然热血沸腾的、实实在在的一件事情。请你在开始忙乱繁琐的留学申请之前先问问自己,你的理想是什么?因为这个答案对每个想要留学的人而言,意义重大。这个理想,将从你选择学校、开始申请、撰写个人陈述,一直到留学、毕业、工作,伴随全程,并决定你在每一个环节的选择和走向;而当你感到撑不下去的时候,及时地为你打上一针救命的鸡血。从你开始考虑投入浩浩荡荡洋插队大军的那一刻开始,这个答案就已经走下了 金光灿灿的神坛,变成了一种实际得不能再实际的力量。 而你,想好了吗? 其实你不用说,让我猜猜你的答案是:我不清楚啊…… 呵呵,你完全不用觉得沮丧,这太正常了!在还没有试用一件商品之前就要求消费者写出评价,这本就是一件强人所难的 事情。在决定了出国留学之后,“我的理想是什么”这个疑问纠缠了我整整两年,最后以换过三个答案、进而改变五次申请专业和选校方案、最终敲定电影学而告终。这两年里,我从 电视台到广告公司、再从广告公司到教育网站,辗转换了三份工作,其间,还兼职为舞蹈公司做过舞蹈视频。事实证明,理 想根本是“想”不出来的,它是“做”的产物。如果不是这些工作让我拥有了经验值,让我能够在实践中测试每一个预设的理想,我的答案也会跟你一样:不清楚。 理想和留学,是我和在美国学电影的朋友们、尤其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能够找到一席之地的那些朋友们,聚在一起时经常聊到的话题。我现在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,也许会对你有些启发。 人物一: 秦以平,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系硕士毕业生,现任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亚裔电影节——纽约亚美国际影展的策展助理兼电影节旗下刊物编辑。 以平同学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英文系,曾经参加过上海电影节的组织工作。大三下半学期有了出国留学的念头以后,因老师的鼓励,锁定了赴美读研的目标,于是在大四上半学期,考了传说中世界三大惨绝人寰英语考试之一的GRE。结合上海电影节的活动经历和本科的专业,她选择了电影学——而非电影制作——作为研究生的专业。关于电影学和电影制作的区别,你可以暂时简单地理解为,电影学的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、写论文为主,电影制作则更重实践创作,以拍片为主;电影学更关注电影背后的哲学,而电影制作侧重电影的制作工艺。 可是,和一切本科毕业赴美读研究生的小伙伴们一样, 那时候的以平同学,对自己毕业之后要做的事也没有明确的预期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她重拾了上海电影节的记忆。在惊叹 于纽约大学电影学系的老师们那一身充沛的活力、纽约策展业良好的整体氛围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,她逐渐对电影策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加上电影策展要求专业知识非常充分、适合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,而大学时候因担任团支部副书记而组织过无数活动的以平同学,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理想:成为一名专业的电影节策展人。你可以看到,一个人理想的确立,必然脱胎于你过去每一段经历中,最让你感到快乐、感兴趣、有热情的部分。理想是你过去人生的精华和提炼。 人生的方向一旦明朗,职业的发展就显得顺理成章。在研究生第二学期,以平同学成为了学术氛围浓重的弗拉赫迪纪录片协会(Flaherty International Seminar)办公室里的一名实习生。再后来,她先后为翠贝卡电影节(Tribeca Film Festival)和美国现代美术馆(MoMA)电影部做电影策展的相关工作。现在的她是亚美国际电影节策展协调员,并兼任该电影节旗下刊物的编辑。上一次我碰到她,是在第四节纽约中国电影节的演员采访间,她来为参加电影节的赵薇和吴秀波做专访。 我问她,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你成功申校并最终找到理想的窍门,你会怎么说?她是这样回答的: 纽约是个文化多元的地方,全世界的文化在这座不夜城里昼夜不分地你方唱罢我登场。在纽约,只有真正怀有理想的人才能打动他/她的观众;也是在这里,我找到了我的理想。对于正在申请的小伙伴们来说,你要很好地描述你的成长轨迹,很好地陈述你的理想,让他们(学校)相信这个学位、这座城市对你的人生和理想来说势在必行! 人物二: 小宇,纽约视觉艺术学院(SVA)摄影专业本科学生,中美电影人协会发起人。 认识小宇是因为他是“中美电影人协会”的发起人。虽然还只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,对于自己的未来,他却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规划。现在的他除了专业的学习,还在参与SVA 大四学生THESIS的拍摄。“这也是为我自己的thesis做准备。”小宇鸡贼又可爱地说。在国内读完高中的他透露,早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,其实就已经有了来美国学艺术的想法。 因为太喜欢西方文化和艺术,他把自己描述为国内普通中学里的“异类”。从舞蹈、美术、设计,到摄影、电影、编辑,他是名副其实地爱好广泛,课余活动在当时的同学圈子里属于过于丰富多彩那一类。而在所有艺术形式中,对他影响最深 的就是电影。于是在高中升大学的人生十字路口,他选择了来美国学电影这条路。顺利成章的,英文底子不错的小宇放弃了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高考,在高三的时候考了托福,并赴香港考了SAT。 说起为什么选择SVA,他一如既往的思路清晰。“我一开始就看中了纽约的地理位置,在这座城市里,只有四所学校的电影和视觉艺术相关专业比较牛。NYU(纽约大学)和CU (哥伦比亚大学)要的成绩太高。而从专业的角度去看,NYFI(纽约电影学院)的水平又比不上SVA。”也许正是他对艺术的这种泛爱,为他的留学申请帮了大忙。一般来说,影视制作专业的申请,都在要求英语成绩的同时,需要申请人针对所申请的专业提交作品列表。小宇的手里设计的、摄影的、舞蹈的、文字的相关作品形形色色,他干脆一股脑全部提交。“可能就是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作品提交方式,”他笃定地说,“让SVA看到了我的潜力,选中了我,因为我不是一个单纯 学美术或者单纯学摄影的学生。” 谈起将来,本科即将毕业的他坦言,研究生还是要读的,但是不想再单纯地学习视觉艺术制作,而想向娱乐产业管理的方向发展。 说到他申校成功的秘诀,他只说了一句:广泛地去尝试和探索吧,找到自己的理想,坚持她,并且用尽一切手段和办法去 表达她。当然,这个“尽一切办法”还包括尽力达到心仪院校所提出的英语水平等硬件条件。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成果渐渐显露,电影和娱乐产业近几年来爆炸式发展。加之李安、焦雄屏、徐克等在美国拜师学 艺的华裔殿堂级电影人在国内、国际的走红,留学学艺术、尤其是学电影,已经成为了留学领域的新热点。留学之于中国的同学和家长们,并不是一个新词汇,可是今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。这变化除了包括正在迅猛增长的人数以外,更重要的是学生出国留学所选专业分布的变化。如今在美国各大高校,华人学生已不再是数理化学院特有的风景,而是渐渐向人文、艺术等领域进军。我的一个加拿大朋友曾跟我开过一个善意的玩笑。他明知我在学习电影研究专业,而故意问我说:“亲爱的Amber,你在美国是学数学吗?计算机?还是物理?” 而2012年的春节,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举办了其历史上第一个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。根据该学院国际留学生辅导员Dan Sanford先生的说法:“以前这一整栋楼里只有两个中国同学,现在足足有45个。也该是我们举办活动庆祝中国春节的时候了。” 稚晗,你在现在萌生留学学艺术的想法,可谓天时又地利。越来越多像你一样的小伙伴们都在摩拳擦掌地准备着投身这个大潮。而我写这封长信给你,就是希望告诉你:为了充分利用出国留学这几年宝贵的时光,让它真正成为一份让你受益终生的经历,或许首先要做的就是问一问自己:“我的理想是什么?”
上一篇:没有了